消息
×
loading..
首页 导航 移动端 北京
养老信息网LOGO

悠悠往事

杂和菜

文章来源:养老信息网 发布日期:2014-04-30 09:22:05
浏览次数: 1023网友评论: 0
  “杂和菜”又叫“搂桌菜”或“折箩菜”,大都指从“红”、“白”事酒席桌上撤下来的剩菜。舍不得把杂和菜倒掉而又一时吃不了的事主,就把它分送给左邻右舍、当家合户或出入落忙者。
  我读初中一年级的那年冬天,才五六十岁的叔伯大娘,患了当时许多人患的那种浮肿病过世了,儿女们为表孝心,打扫光了全部家底儿,办了几桌照得见人的“汤菜席”。事后,叔伯大嫂给我家端来半小盆稀里光汤的杂和菜。终日总和糠菜打交道,这回见一点儿荤腥儿,每个人都喜出望外,眼睛发亮。晚上,杂和菜刚一上桌,全家人就伸出筷子一下接一下地大捞起来。偶尔捞上一颗花生米或一片五分钱硬币大小的藕片儿,便会欣喜若狂,像珍宝一样急忙放进嘴里。捞着捞着,我突然生出一个念头,明儿早上学能带上一点儿杂和菜该多好啊(家离学校较远,冬天日短,又没有自行车,中午一般带干粮不回家)!我鼓了下勇气,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大家没有作声,母亲默默地站起来,谁也没和商量,拿过我那掉了两块瓷的白茶缸儿,用勺子连稀带稠给我舀了半茶缸儿。我的小眼睛死死地盯着母亲的手,多希望她能给我多舀上一点儿呀!
  带着半茶缸杂和菜上学,就好像身上有了什么拿手戏,心里有种莫大的优越感,上课也比哪天都有精神。中午,我把杂和菜偷偷地送给我的同桌一些。我的同桌是个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和我是邻村,中午也不回家,她常帮我完成数学作业,送我一块半块黑而发粘的“白薯糖”吃。另外,她姐姐和我姐姐是一块参加的解放军,平时两家就有些来往,所以这回有了不同寻常的菜肴,实在不肯独自享用。
  后来日子好过了,互送杂和菜的做法也就越来越少了。现在,乡下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也讲上饭馆“包桌”,各桌剩菜各桌自己解决,不用事主张罗,就有人挑拣“打包”,其实人们拿走的也是“杂和菜”。

本文地址:杂和菜

评论
分享
QQ空间 微信/手机浏览器
查看/参与评论
延伸阅读
榆皮面元宵
被拆的小教堂
网友评论
1023人参与 | 0人评论
发布评论需要您先登录, 立即 登录 | 注册
长者入住登记 公众微信 意见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