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来,枣庄市峄城区高度重视城乡老年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倾力完善城乡老年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养老”活动,让全区老人感到夕阳无限好,增强幸福感。
一是不断加大老年文化设施投入力度。该区投资近2000余万元在城乡、农村建设文化广场300余个,累计安装体育器材8000多件,372个行政村(居)老年阅览室、娱乐室、活动室实现了全覆盖,村级文化网络健全,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延伸到了老年群众的家门口,解决了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二是不断加强老年文艺队伍建设。如今,该区已成立老年庄户剧团65家,吸纳民间老艺人2000余人,发展村级老年舞蹈队120余支,形成了老年秧歌队、广场舞、象棋协会、门球队等100多个业余文化团队。通过开展“文化养老送戏下村”系列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老年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切实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数。
三是多角度、多渠道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努力为老戏迷搭建唱出和谐、跳出健康、活出精彩的平台,利用传统节日、农闲时节,区老龄办、区文广新局等有关单位组织全区65家老年庄户剧团,带着自编自演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孝亲敬老、老年法律维权保障的歌唱、相声、小品、戏曲等文艺节目,深入村(居)进行巡演,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使群众寓教于乐,“让文化养老”在夕阳无限中吐新,为“文化养老”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径。现在每天傍晚城乡、农村各大中小型文化广场上,都有民间老艺人在上演精彩的文艺节目,老年群众在自家门口说说笑笑、唱唱跳跳,享受精美的文化大餐,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最美不过夕阳红”的动人画卷。
(枣庄市峄城区老龄办宗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