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树春深更著花
——山东省临朐县老干部书画研究会纪实
书画之乡传佳音,老年书画名声震。领导给力屡创新,群贤毕至齐奋进。老树著花香溢远,大器晚成似成群。国粹绽放正能量,骈邑谐和到处春。
以上几句,是笔者近访临朐县老干部书画研究会真情即兴。
带着些许莫名的感动,带着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意识,在这里我梳理了如下见闻。
厚积薄发蓄大势
当笔者走进临朐县老干部书画研究会驻地,在一间置设简约的不能再简约的书画室里,慈眉善目而又仪表儒雅的会长马奎先生即起身接待。身材高大挺拔,让人心生敬畏的秘书长赵洪海先生,应邀给予了介绍。透过他那不无数家珍般的据实讲述,简洁得体的话语,浏览其有关活动图片、画集、情况汇编等资料,笔者总在贪婪地感铭中,分明感到自己不虚此行,有幸进入了一个藏龙卧虎、群贤聚首、人文汇萃的圣地;一个走在全县书画界前沿的民间组织;一个时常为人们提供精神大餐和诞生大器晚成者的艺术殿堂。
临朐县老干部书画研究会的源头,来源于临朐乃名冠全国的文化县及书画之乡这片热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临朐先后被文化部授予“中国社会文化县”、“全国文化模范县”、“中国书画之乡”之桂冠。多年来就不乏书画人才。尤其陆续退休的老干部,积极参加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和老年大学书画班的学习,热爱书画文化的人越来越多。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县委、县政府领导决策层审时度势,为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决定成立老干部书画研究会,以期为全县书画界打造领军机构,提供书画文化凝聚、提升和发展平台。终于,在2002年9月金秋时节,临朐县老干部书画研究会正式成立,且挂牌开张。
值得一提的是:在组织该会领导班子期间,县有关领导慧眼识珠,将县政协原主席—贯两袖清风、德高望众、退休后酷爱书法艺术的马奎,推选为会长。而马奎自任职的那天起,即不负众望。首先,他依据多年来的从政经验,深知要成就一番事业,关键是把握好得力人选,建设好一个德才兼备的领导班子。在他的努力下,很快政协原副主席于春华、霰明礼、党校原校长高清涛、县工会原主席高树茂、矿产局原局长赵洪海等几位具备书画艺术素养,甘于奉献,勇于干事创业的退休老干部先后吸收到了领导班子。从此会长马奎及其班子同仁们即开始了志同道合、高度凝聚、积极进取的书画创业征程。
启程之际,该会领导成员深知:博大精深的书画艺术,决非一朝一夕之事,更不是一个人随随便便即可成功的。为此在选择入会人员中,他们注重把那些积极上老年大学,参加书画函授学习以及坚持业余自学,真心热爱书画艺术的人,都看作书画创作的潜在人才,不计年龄,不择男女,优先吸收他们入会。如今在400余名入会者中,绝大多数来源于上述三类人才。随着这些潜在人才的先后入会,在整体运作管理上,他们不无开创之举地狠抓了以下三大要务。
一、力求建制完善,夯实创业基础。
作为一个民间组织,从机构设置到建制立章。能否完善和优化,关系到有序管理和上下凝聚的重要一环。对此,他们依据长期在党政有关部门任职,具有较强的政治觉悟和领导管理的经验,立足实际,按照人员构成和工作需求,逐步设置有会长一人、副会长10人、正副秘书长6人、理事46人,下设16个分会、小组,各设组长和副组长。会内设办公室、创研组、组织组、宣传组、后勤组。做到了整体运作,井然有序,上下调控,灵活有效。呈现出了凝聚出强势、灵动出活力的可喜局面。
二、力争创建学习型组织。
书画艺术是我国各类艺术文化品位最高的艺术。其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决定了从艺者学有所成,非专心致志在学习上下功夫不可。再则:近年来,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势头强劲。全国各地仅是老年大学培养的书画队伍,也呈千军万马之势。更何况社会上那些专业及业余的书画人才越来越多。在这种形势下,搞书画艺术,要想脱颖而出,创出精品,做出名堂,决非易事。为此,临朐县老干部书画研究会,自建会以来,始终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一是积极引导广大会员端正从艺理念和态度,要敬畏国粹,对书画艺术真爱真学,拒绝视为自娱自乐,流于闲情庸趣。要群学苦练,拒绝浮躁;要力争突破,勇于创新,不搞浅尝辙止;要力求德艺双馨,不搞急功近利图虚名。原来一些想入会寻求点精神生活,借以打发晚年时光,随意走一遭的人,通过入会学习,懂得了这些后,很快有了一种不无脱胎换骨的变化。每当会里或组里组织有关专业学习,不仅积极参加,而且有了一种象小学生上学那样的虔诚、纯正和坚守。不少会员反映,端正了学风,有了真学的劲头,好像恢复了年轻的心态,精神上振作了,创作也有激情了。
二是创办不拘形式的研修班,力求会员学有所成。他们主要以能者为师、骨干带动、作品众议,互相交流为主要活动内容,分别书法和绘画举办业务培训班,书画命题创作班,或在会内集中相关人员办班,或以组为单位就近办班,或会员自由结合,交流、切磋经验和技能。同时,大力组织会员到中国美协、书协等书画培训班进修学习,学习人数已达60多人次。研究会还在组织会员强化研修学习中舍得投入,其中统一复制了全国书画名家欧阳中石、黄润华、刘绍勇等教授讲学录像200多盘,分发到各小组,以组为单位学习。将《中国书画报》等报刊有关内容和每一期《东方书画报》、《鸢都书画博览》下发到各组参照指导。研究会专门设立了书画展厅、长期轮流展示16个小组会员的作品。另外还经常邀请外地有关书画名人、大家登门传授各具特色的书画艺术。其中潍坊市书法大家任伯榴先生、以徐家山水名震齐鲁的山水画家徐金明、天津市书法名家王丙建等应邀来临朐授过课和作品点评。
三是增强精品意识,向专业水平高层次迈进。在这方面,研究会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尤为突出。会长马奎自建会之初已年逾七十始,至今年近八旬,先是连续5年参加了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举办的书法高级班学习,又上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更长年累月坚持忘年自修,艺术造诣不断精进,其楷书、行草书艺屡有突破和造就。尤其他期待祖国早日实现强国之梦,倾尽心血和情感,借书法一倾衷肠,撰诗词以抒情怀。别具一格地将书法艺术和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每每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正能量的感昭力。入会十几年来,尤其近五年,在全国及各省市的书画大赛中获奖近30次,其中金奖14次。诸如,去年一年里,马奎同志就获奖四次。一次是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举办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书画展作品荣获金奖,并被授予中国红色艺术家荣誉称号;一次是中国飞天奖评选委员会举办的飞天奖书画展赛中,入选的作品“神十腾起冲霄汉,天宫对接报捷传。吴刚捧酒祝胜利,嫦娥漫舞庆梦圆”,荣获终身成就奖,与彭丽媛、欧阳中石等五位大家作为获奖作品集封面人物予以刊登宣传;去年在艺术界又荣获金蛇奖。并在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世界教科组织联合协会等十家书画组织任副会长之职。副秘书长陈志顺入会前,属书法初学者,入会后积极投入研究熔炉锤炼锻造,很快脱颖而出。2012年在山东省举办的“关心下一代”书画大展中,写出的小楷作品一举获得银奖。如今又以书法精道加入了省书协,还被授予《山东省老年书画家》称号。原有一定书法基础的常务副会长于春华,多年写的一手好字,尤擅楷书。但是积习中难得突破,少有建树。有人视他已年过七十,早已错过了精进年华。谁知,当他听取了有关书法名家几次讲课,有了新的书艺领悟,即壮心不已,奋起攻关,从严苦练,其楷书笔法、墨法屡有创新突破,甚至达到了炉火纯青,力透纸背的功力,让观者对他的书艺于心生疑:其书非挥毫所为,而是笔尖如刀般地刻划而成。这一独到的执笔如刀的书艺不仅令人耳目一新,更使一些行家叹为观之。他的楷书作品屡屡在全国及省市一些书展中获奖。且被入选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举办的2013年迎春书画展,得到了广泛好评。
创建学习型组织,有力地推进了其整体队伍的专业素养建设,学有所成,作品上档次,渐有名气的人越来越多。其中陆续加入国家、省、市美协、书协的会员高达120多人。加入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的会员达35人。研究会自06年以来已连续7年被山东省老干部书画研究会授予《先进单位》。2009年8月山东电视台专题播放了临朐老干部书画研究会活动节目,广受好评。2006年在广东举办的《中华颂杯》全国书画大赛中,共200余名获奖者。其中就有50余名获奖者来自临朐县老干部书画研究会,首次在全国书画界崭露了头角。
群贤奋发竞风流
2006年于广东书画展的初试锋芒,全体会员群情激奋,信心大增。研究会上下形成了一个动态的正能量漫延开来。即奋发精进,敢于创新,力创精品,渐成风气。
常务副会长霰明礼,为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临朐分校书法辅导教师,书法造诣较深。然而他没有满足于此而放松努力。近年来,他潜心学习行楷书艺,别有颖悟,终于不无独到地下笔研雅,不落尘俗,作品风骨雄健,气韵清雅,在本县和外出参展中屡受好评,且奖项不断。常务副会长高清涛的写梅画作,之所以名声远播,堪称大家,他写梅笔法精当,率意挥毫中竟有工笔的功夫,别具一格的彰显着原始性鲜活的艺术个性,更有一种舍我其谁的奇妙神韵,尤其他的清雅劲秀画梅风格,每每给人以强烈的美不胜收的视角冲击。原中国书协主席、著名书法大家启功欣然命笔为他题写了展标,他现已成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山东分会会员,作品在省以上报刊发表300余幅,国内外获奖达80余次,其中金奖16次,其艺术成就入编《中国美术选集》等十余部典籍,且荣获“中国书画艺术家名人”称号。冶源分会会长冯益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二级编剧,著述等身,文学造诣很深。自触类旁通地爱上研习草书后,竟然在写书编剧之余,带领分会会员奋发精进,屡创佳绩。分会中大器晚成者之多,作品获奖者之众,屡屡在全县拔的头筹。2012年其分会出版的书画集就足以显示出他们人才济济,势力雄强。与此同时,冯益汉本人的草书造诣在全县也少有人能比。他的草书大多将自己有感而发的诗词,借挥毫直抒胸臆,笔走龙蛇中或一吐块垒,或高情放歌。那不拘一格的章法,那率意流畅的线条,那不无创新的书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美的享受。不仅在各类书展中多次得奖,还荣获全国文联颁发的“书法创新”奖。常务副会长刘能安的行草书法在全国、省、市书画展中,获奖20多次,其中2009年在一次全国书画大展中获金奖。并授予“艺海精英”称号;常务副会长高树茂独具特色的篆书,笔法醇古,遒劲,广受好评。以其书艺实力,晋升为山东书法家协会会员。副会长马立国能书会画双艺齐臻,即是山东美协会员,又是山东书协会员,书画艺术造诣名声远播。副会长马沧龄,书画艺术均有涉猎,且造诣精深,即是山东书协会员,又是山东画院高级画师,中国民族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国际文人画家总执行理事。副会长刘兴禄酷爱书法艺术,篆、楷、隶、行.草均有造就,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展并获奖,不少作品被专业报刊发表,或编入典籍,其篆书作品《沁园春.雪》被毛泽东纪念堂收藏。副会长牟兆吉擅仿古画和花鸟画。在全国及省、市参展中屡屡获奖,入编十余部书画典籍。现为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副会长宋德永专攻花鸟,尤擅画梅,其作品风格秉承王成喜,铁骨生香亦又爆发出报春的神韵,广受热捧。现为中国教育委员会艺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美协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山东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秘书长赵洪海及傅立、白兴安、白文桐、尹兆元、刘桂贞、等山水画家,即有工笔的细腻、精深,又有水墨的写意、神韵,灵动扑茂,气象万千,往往令人百看不厌,在全国及省市书画展中频频获奖。不仅成为研究会的骨干力量,而且各具特色地名扬四方。
群贤毕至,各显其能竟风流,积十年如一日,默默
耕耘,厚积薄发。自2011年以来,他们终于迎来了10年磨一剑,亮剑惊四方的丰收时节。2011年,他们首次到济南和北京举办晋省,晋京书画展,均取得圆满成功。当时中央和省、市16家媒体给予了宣传报道,甚至在京的有关观者,一位高层方家惊叹不已,欣然题写了贺词:“齐鲁大地令人向往,临朐书画堪称全国县级之首”。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及有关部级领导,均留下了祝贺的墨宝,省展期间原山东政协主席王久祜观展后,不胜感概,即兴挥毫写下了“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的美誉贺词。
收获的季节是忙碌的,然而,他们忙出了名堂,忙出了风采,尤其是通过书画活动,宣传了临朐,增强了临朐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近两年来,他们先后与诸城、临淄、潍柴、沂水、沂源、蒙阴举办了书画联展;且不无荣幸地加入了北方十省市老年书画联谊会。先后参加过河南汝阳、山西平遥、内蒙包头、河北遵化的书画联谊活动。在这些系列性联展联谊中,他们或可敢于与一些省、市、县级的老年书画队伍,水平试比高,或可独领风骚。
在江北一些地级市的同仁们亦慕名邀请这一县级组织到其地办展。2012年5月21日,他们应邀成功举办了去安徽宿州市的书画展,受到了当地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他们更超越的名震京城,引起了全国最高级别的老年书画有关领导、有关组织的刮目相看和高度评价。2012年10月15日,一个全国性的老年书画活动选址临朐,即《沂山杯》迎接党的十八大全国老年书画展在临朐成功举办。同时,中华老年书画家联谊会书画创作基地落户临朐正式揭牌,并举办了两场由十位部长、将军参加的笔会。无怪有人反映:这些不乏首创之举文化盛事,在临朐这个书画之乡,当铭史册,传承发扬。
春华秋实力担当
随着该研究会整体学养的厚积和不懈进取的砺炼,随之而来的是他们春华秋实后的可贵担当。
一、紧紧依靠党和政府的领导,积极服务大局作奉献。
研究会主要领导成员,毕竟从政多年,政治素养高,党性强。他们最懂得依靠党政领导的重要性。2012年他们工作
总结中,其工作体会第一条就是:县委县政府领导重视,关心是成功的根本。只有领导关心,才有方向,才有信心和勇气。多年来,他们每当有重大活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都给予过问、支持,甚至有时亲自出席,特别是县委组织部、老干局,每有大的活动,总有人亲自靠上、组织、筹划、同甘共苦。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带动下,多个部门和企业也经常鼎力支持,每遇场地、阵地或活动经费遇到问题,也总会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得以化解。领导重视,有关部门和企业的支持,给予研究会极大的激励,多年来,研究会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做文章,争奉献,创立了不凡业绩。
2013年11月初的一天,临朐县电视节目播发了县老干部书画研究会冶源分会向冶源养老院赠送书画的新闻。当书画家们将他们的倾心力作,大幅水墨山水画和墨迹未干的书法作品,一一呈献给院里的老人时,或许这些衣食无忧的老年人更渴求精神瞻养。当他们目不暇接地观赏着这些高雅艺术作品时,有的老人眼里闪现出了异常感激的亮光。一时引起了社会很大反响。许多人对这一善举认为是县委县政府的意图。因为多年来,这样的慰问善举总是党和政府有关部门而为。其不知,县老干部书画研究会并非在党政部门范围,是民间的群众性组织,看到笔者对此有些动容,秘书长赵洪海不无感概地说:“其实,这仅仅是我们见缝插针做的一件事,类似的善举多了。”10多年来,每逢国庆、党的生日、春节等重要节日,在人们休假、享受节日欢乐生活之际,他们却成了登门送对联,送书画,送文化的使者。连年如此,逢节则动,即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又服务了县里的中心工作。在千幅书画进社区活动中,这些白发老人,手捧千余幅浸透着他们心血的书画作品,无偿地捐赠给有关镇街办,社区文化中心。有力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了文化发展。10多年来,他们为社会无偿义写春联10000余幅;先后为20多个机关部门企业义务提供书画上千余幅;在抗击非典、抗震救灾等有关扶危救难中,先后捐献书画作品达1700余幅。2009年会员冯一伟向十一届全运会无私奉献百米牡丹长卷,被授予“特别贡献奖”。“百名书画家进校园”这一连年坚持的活动,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以直观的视角和心灵的领悟感受到了国粹书画这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一幅幅墨竹可以让孩子们在做人方面有所借鉴,学会虚心劲节,人格提拔;一张张山水画卷,可以让孩子们领略祖国河山的秀美壮观,强化他们的爱国情杯;而那些楷、行、草、隶、篆等书法作品,可以让孩子们深悟汉字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促使他们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二、力挺传统书画艺术蕴含的正能量,为传承和发扬光大这一正能量作文章,做贡献。
纵览我国美术史,领悟历代书画名作意境,古人那种淡泊胸襟,宁静致远,崇德向善,道义担当等为人风范,往往扑面而来,这是一种厚重而博大的正能量,即是后来的书家,画家修身养性,提升艺米素养的资源和动力,对当今社会来说,也是树正气、壮人格、促和谐,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在临朐县老干部书画研究会,有明文规定且经常付诸行动,大力支持会员办画廊,办书艺工作室,大力支持会员办书画教学班,凡有会员办上述项目,他们总会有一定领导成员参与开业或帮助运作。据统计现已有会员,如刘树贵等同志办起了自己的画廊、装裱店和专业工作室。研究会16个小组分别同附近16所小学联姻,会员热忱加入“五老志愿者”行列,以一帮一,与学生结对子的形式,实行老少互动搞好书画艺术创作,启迪了学生们的艺术修养,激发了孩子们的艺术追求。通过这些行为措施,有力地拉近了书画艺术与广大百姓群众的距离,让书画艺术的正能量落地生根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他们从领导到会员,都将推广书画艺术,让传统的书画文化普及社会惠及民生为已任,为此公益事业尽心尽力,倾尽所能。原县矿产局局长赵洪海酷爱写意山水,入会后准备专门研习这门艺术。哪知,自担任秘书长之后,常年值班,对会上安排的工作负责全面调度,对上下各方面的情况上传下达、迎来送往,还忙于繁琐的展览后勤、信息传递、队伍的管理等。对习作山水画还不及在职业余时有时间了。然而他不仅乐此不疲,还为提高工作效率,学会了电脑打字、收发电子邮件。有人问他何以如此自我负重,他乐呵呵的说:“我在这里,每一步,每件事都感到是一种责任,也感到回到小学求知那样的新鲜和兴奋,我似乎浑身又有了青春的律动,充满了力量。”
近年来,随着他们有了一定成就和名气,一些邀请展、联谊展、笔会越来越多了。大家就更忙了,常常忙得废寝忘食。这些重负和付出,即使年轻人也不一定招架得了,然而,大家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乐此不疲。为此,会长马奎欣喜的感慨不已:“会员的奉献虽然是一幅幅字画,但其深意重千钧,这些善举传承的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弘扬着中华民族的美德,这些书画可以让方方面面的人净化着心灵,提升着精神文明。或可让唯利是图者止步,或可让碌碌无为者振醒。更让人称道不已的是,这个银发群体还时常为一些公益事业主动请缨,热衷于开创性付出。例如副秘书长陈志顺,自从创作的书法作品在省展得到了银奖之后,更增添了书法创作激情,然而,他没有将这份激情成为个人名利上的冲动,而是付诸于撰写“忠言相告青少年”的书法文稿,以期待传统的书画艺术代有传人,魅力永存。可见,这些老年艺术家们不仅对专业艺术学得真、挖掘得深,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也站得高,看得远,他们即有历史传承正能量的担当,又有奉献社会惠及民生的时代担当,同时,他们还高瞻远瞩地有一种对未来的担当。这一银发群体从事书画艺术,铸成的春华秋实的担当,这种足可铭记史册的为人风范,宛如老树著花花溢香,将会留芳人心,流向远方。
注:骈邑为临朐旧称。 (作者系《中国作家.纪实》杂志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