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环翠区在坚持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基础上,创新思路,试水居家养老服务,探索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开展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一、居家养老,政府买单
环翠区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业,自2008年在全市首推政府通过购买小时服务的方式,对“三无”对象、烈属、孤老优抚对象等六类特殊对象提供居家免费送时服务,服务费按全市最低小时工资标准随时调整。2014年7月份,环翠区民政局积极参与威海市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对于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的城乡特困对象、低保、低保边缘老人,以及不能自理的市级以上劳动模范、重点优抚对象、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建国前老党员,全部纳入“12349”服务网络,每月可享受30小时、45小时、60小时服务时间,并委托威海市居家服务呼叫中心,选定加盟企业上门提供一对一的全方位、人性化的“菜单式”服务。
充分利用“12349”信息平台,将专业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养老服务力量、社会各类中介服务优化组合,涵盖生活照料、上门医疗保健、文化教育娱乐三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以此承担服务供给,将衣食住行、医疗、娱乐、家政及各种生活照料等服务进行全方位的植入,为老年人提供高效便捷服务,着力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区政府每年出资200余万元,为60周岁以上入网的老年人,每月每户补贴10元话费。
二、社区养老,私人定制
环翠楼街道祥乐家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就是“政府提供场地,企业市场运营”模式的代表。在具体运作中,积极探索“网格管理,有求必应,三统两定,中心支撑”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选择居家养老的老人可以充分享受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机构的“私人订制”服务。“网格管理,有求必应”即利用环翠区推行的网格化管理,依托楼长、网格长详细了解社区老人的具体情况,相关信息及时反馈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只要老人有求中心必有所应。“三统”即中心统一为居家养老的老人免费提供养老设施,如翻身床、坐便椅、助行器等;中心统一为居家老人打理饭菜,按时送饭上门;中心统一服务标准。“两定”即中心护理人员定时入户为老人护理服务;中心医生定期入户为老人检查身体。“中心支撑”即中心是社区老人的总服务站、支撑点,老人想来就来,想回家就回家,只要老人有困难,中心马上就帮。这种居家养老的新模式,不仅节约了建大型养老院一次性投入的大量资金,解决了老人们不愿意离家养老和儿女们探望不方便的问题,而且这种小而全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既就近方便了老人,又便于管理,还提高了床位利用率。2016年我区计划建设7处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1/3的社区居委会,预计6月底完成并投入使用。
三、机构养老,多元投入
环翠区以项目为抓手,坚持“多点发力”,拓展资金渠道,通过争取财政投入、社会多元化投入和整合资源扩大养老设施规模,推进一批养老项目上马建设。微泰温泉老年公寓就是其中之一。环翠区微泰温泉老年公寓是由威海微泰电子有限公司出资,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服务的民办非企业,主要为社会上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温泉洗浴、护理等功能的新型养老机构。公寓坐落于养生宝地温泉河西村东,拥有天然温泉水供应,热水管道直接通至玉石床上,躺在上面不仅温暧舒适,且具有很好的按摩保健效果。配套高、中、低档洗浴、温泉游泳,每月为入住老人免费提供温泉洗浴。若入住老人有腿脚不方便等特殊情况,还可以到房间里提供服务,一切从老年人实际需要出发,让老人住的舒心、安心。下一步,重点抓好南竹岛老年公寓建设,目前公寓主体已完工,预计2017年投入使用。
总之,通过争取财政投入、社会多元化投入和整合资源扩大设施规模“三措并举”,从区、镇(街)、村(居)三个层面,建立健全了普惠式养老服务体系,满足不同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基本形成了“以公办养老机构为示范,以政府兜底保障为基础,以多元投入、市场化服务为重点”的运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