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航 移动端 北京
养老信息网LOGO

养老服务

巴中市破解敬老院发展瓶颈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文章来源:辽宁省民政局 发布日期:2017-05-05 15:41:20
浏览次数:正在加载次数网友评论: 0

李 莉

四川省巴中市现有敬老院77所,集中供养五保老人2815位,社会代养123位老人;养老床位7378张;机构工作人员399名,其中,护理人员187名。现有敬老院属公办养老机构,在建设和管理中存在责任主体不规范、基础设施差、供养水平低、发展活力不足、服务功能弱化、护理队伍“一老三低”(年龄老化,文化层次低、专业水平低、工资待遇低)等困扰敬老院发展的瓶颈,导致部分敬老院经营困难、缺乏内生动力,严重阻碍敬老院发展进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农村敬老院将是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有效载体。

发挥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功能

巴中市选择交通便利、场镇集中、人口规模和老人数量较多的乡镇敬老院,通过改造部分床位和新增床位等方式,兴建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中心定位辐射周边乡镇,对周边养老服务事业具有引领性,具备医疗服务、康养服务、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厨卫、消防安全、花园等基础设施齐全,并确保功能正常实施。在完善养老服务托底、确保特困供养人员集中供养的基础上,向有服务需求且无精神障碍和法定传染病的社会老人尤其是留守、空巢老人提供养老和护理服务。

加快敬老院公建民营步伐

巴中市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联营、参股、租赁等方式,因地制宜选择公办养老机构开展公建民营,逐步减少政府运营养老床位占比。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征集敬老院管理运营方,按照有专业养老服务管理经验优先、经营业绩突出优先、社会信誉良好优先、有职业资格证书优先等原则,择优选择优质团队和个人作为运营方。

在确定运营方后,与承办者签订敬老院公建民营养老服务协议,承办方向乡镇缴纳一定的安全事故保证金,同时考虑国有资产使用折旧等情况。政策支持、互利共赢是保证敬老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民政部门制定公建民营管理考评细则,根据对在院老人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民政部门增加对敬老院的投入,可按实际入住人数,五保老人每人每年2000元、社会老人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给予运营经费补助,对按规定配备的专业护理人员每人每年发放1200元的岗位补贴。

探索敬老院与医疗机构深度融合

巴中市为老年人提供住院、康复、护理、生活照料及临终关怀等一体化健康养老服务,打造“预防、养生、医疗、养老”深度融合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平台。可选择符合条件的敬老院与老年病院、康复院、医务室等医疗卫生机构融合,可按分级诊疗原则,组建多种形式的医疗养老联合体,各类医疗机构按照“就近就地、安全便捷”原则与敬老院建立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医疗部门对机构设置审批绿色通道。

同时,该市还鼓励符合条件的执业医师到敬老院内设的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推进敬老院与医疗机构对接,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动解决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相关医疗护理等所需费用问题。

发展寄养代养和日间托养服务

巴中市还支持和鼓励敬老院积极开展社会老人寄养代养和日间托养有偿服务,既可增加经济收入,又可提高敬老院床位使用率,实现敬老院可持续发展。通过提高服务品质、聘请专业的护理人员、制定人性化社会代养规章制度等方式,广泛向有代养需求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制定符合农村老人的代养、托养服务细则,与家属签订代养协议,备案老人健康档案,收费标准根据老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公办敬老院开展社会代养服务,既可解决农村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缺乏问题,也可缓解农村空巢、留守老人等养老服务短板问题。

大力发展院办经济

巴中市以院养院、发展院办经济,既可以为敬老院带来额外收入,改善在院老人生活条件,又可以提高老人参与劳动的积极性。敬老院可根据每位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特长,合理安排老人开展蔬菜种植、家禽养殖、手工编织等工作,按照工作业绩支付报酬,院办经济收入除支付报酬外,其余部分用于开展活动以丰富在院老人的精神生活。

广泛宣传提高社会知晓率

巴中市在积极推行多种形式的敬老院发展模式时,还通过宣传栏、电视、报刊等,加强对敬老院养老服务的宣传,提高敬老院养老服务社会知晓率,既让有养老需求的老人、家庭知晓,也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事业中来。通过公众的广泛参与,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共同推进农村敬老院发展的工作格局。

信息来源:中国社会报

评论
分享
QQ空间 微信/手机浏览器
查看/参与评论
巴中市养老院导航
延伸阅读
相关标签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人评论
发布评论需要您先登录, 立即 登录 | 注册
长者入住登记 公众微信 意见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