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航 移动端 北京
养老信息网LOGO

公益活动

山东女子学院向日葵二队走入社区:猜谜剪纸颂文化

文章来源:养老信息网 作者:苏文成 甄妍 发布日期:2018-07-18 16:30:03
浏览次数:正在加载次数网友评论: 0

山东女子学院“向日葵”青年志愿服务二队来到了乐天创科社区,志愿者给老人带去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这将是一次回忆之旅。

谜中迷

在很多人儿时的记忆里,灯谜如同对联和窗花一样,在隆隆的鞭炮声中更添了红红火火的年味。可如今,这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味道的、带着浓浓年味色彩的民俗活动,却渐渐淡出都市人的视线。为了唤起老人对传统文化的回忆,志愿者们便决定为老人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灯谜大会。

为了更顺利的开展此次活动,志愿者们早早的来到了活动室布置,扯几米彩线、挂几只气球、戴几张谜面。精心挑选过的谜面,谜语的答案极富古意,又有十足的趣味性,瞬时把老人们带到了童年。王爷爷看到了“一口吃掉牛尾巴”,一直在盯着这个谜面,挠了挠头,脑门上渗出了几颗晶莹的汗珠。志愿者连忙赶了过来,“爷爷您看,牛别吃掉尾巴,就是去掉的下面的一部分,加上了口字,你在想想肯定能想出来的呢。王爷爷听了,恍然大悟般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一个“告”便脱口而出。

老人们在“秘林“里,都猜的不亦乐乎。似乎都找到了自己童年猜谜的乐趣,童年的乐趣多让人陶醉,至今让老人们未能忘怀,带领老人找寻欢乐,一直是志愿者的目标。

(大家在热闹地进行猜灯谜活动 通讯员 李璐瑶 摄)

画中生

民间剪纸艺术也属于即逝艺术,之所以能流传,沿革如此漫长的时间,主要是依靠“传承”来达到的,即上辈人通过言教手教,把一些民俗文化观念和剪纸中的艺术符号(即纹样),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从而传承、整合、发展、沿革至今天。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剪纸已经被很多人遗忘在时代的角落里,

志愿者为老人带来了剪纸的延伸,也是传统与现在相结合的艺术——剪贴画,准备好各种工具之后,便把老人领进了工作室,一一向老人介绍给剪贴画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简单了解剪贴画的艺术特色之后,

现场展示剪纸的过程,寥寥数剪,就可以剪成栩栩如生的图案,普普通通的各个部位,粘贴在一番新的“文章”,这种神奇的变幻一下子提起了老人们的兴趣,老人都跃跃欲试。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李奶奶,手法极为娴熟,剪子在手中飞速的剪动,像是长在手上一般。细问之下,才发现这位奶奶原来是“专业”的,奶奶告诉我们,自己的技艺也是母亲所传,十里八乡的也是十分知名的,每逢新年,村里的村民们都会登门求取,自从进入了社区之后,自己便无用武之地了,长期不用,自己的技艺也生疏了许多。今天的活动,带给了李奶奶一个新的平台,也是在新的艺术形式下 ,延续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技艺。

(三下乡队员在制作剪贴画中为老人讲解 通讯员 苏文成 摄)

谜语与剪贴画,看起来是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艺术形式,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谁有能沉下心来去维护的传统艺术,让祖国的传统艺术更好的延续下去。老人们正是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维护者和传承者。保护老人就是在保护的优秀传统文化。为老人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向日葵”一直在。

评论
分享
QQ空间 微信/手机浏览器
查看/参与评论
延伸阅读
相关标签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人评论
发布评论需要您先登录, 立即 登录 | 注册
长者入住登记 公众微信 意见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