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爷爷92岁高龄失能长者,退休前曾在中国人民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等重要金融机构任职,培育过十几位银行行长,还曾在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任客座教授,一生阅历丰富。去年1月时,吴爷爷濒临无意识状态,没有表情和反应,只能卧床,依靠鼻饲管维持营养,到现在能在看护下用拐杖走路,能去餐厅正常吃饭,也重新有了情绪和笑容,还和吴奶奶举行了金婚仪式。如果不是在养老院,他们不会有机会拍摄珍贵的婚纱照,子女也不会有机会看到吴爷爷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去年初,吴老爷子的身体每况愈下,意识不清、生活无法自理,她和家人无时无刻不在为父亲的身体状况而担忧。无奈之下,他们抱着尝试的心态,将吴老爷子送进了高端养老社区。未曾想,这里竟成了老爷子重获新生的起点,一场“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奇迹悄然上演
曾经的吴爷爷,也是一位活力满满的老人,然而2023年新冠疫情的侵袭,让他的健康急转直下,身体机能严重衰退。在经历了ICU抢救后,只能长期卧床,依靠鼻饲管维持基本所需营养补给。如今的他,深受阿尔兹海默病困扰,社交几近于无,对外界反应微弱,还伴有吸入性肺炎、呼吸衰竭、心律失常、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多种慢性疾病,日常照护难度极大,对护理的专业性要求极高。
出院之际,家属陷入两难困境。若选择居家照护,虽说环境熟悉,但吴爷爷的家人每年半数时间身处国外,难以监督保姆工作,保姆能否给予老人专业且持续的照护令人担忧。而专业康复机构,又该如何抉择?
恰逢吴爷爷的女儿曾就职于太保,深知太保服务的专业与可靠,且养老社区配备一般养老院所没有的营养泵,能更好地满足吴爷爷的特殊需求。于是,在2024年1月29日,吴爷爷在家人的安排下,入住了高端养老社区,开启了新的照护篇章,也为家属的困境找到了一条解决之道。
刚到养老社区时的吴爷爷整个人状态极差,体重不到80斤,处于绝对卧床状态,精神萎靡且昼夜颠倒,听不懂他人话语,毫无反应,只能依靠营养液维持生命,同时插着鼻饲管,还面临着拔管风险。
面对如此棘手的情况,养老社区为吴爷爷制定了全面且细致的照护计划。健康评估为6级,结合家属要求,安排了一对一护理,并严格执行照护方案:
每15-20分钟便会巡视查看爷爷的状况,密切关注他的每一丝变化;
每40分钟帮爷爷翻身拍背一次,小心翼翼地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
每两小时协助爷爷肢体活动,全力避免肢体功能退化。
为防止吴爷爷拔管,照护师们时刻保持警惕,并定时更换导管胶带,一天一次,杜绝胶带对鼻子的伤害;使用营养液时,将床头精准摇高40-45度,有效防止营养液反流,细致入微地守护着老人的健康。
在日常生活照料中,照护师们同样尽心尽力。每天帮爷爷擦身洗漱,确保其身体干爽清洁;白天陪爷爷聊天、听疗愈音乐,努力让他保持清醒,纠正昼夜颠倒的作息,使其逐渐形成规律的生活节奏;夜间定时查房,细心地确保爷爷睡觉时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危险的发生。无论是换尿袋、翻身,还是肢体活动,每一项护理工作都严格执行,毫不懈怠。“其实我爸爸这种情况,看似琐碎的日常照护是最重要的。照护师们真的把爸爸照顾得很好。”吴爷爷的女儿感慨道,在养老社区,正是这日复一日看似平凡却充满深情的照护,让吴爷爷在困境中感受到了温暖与希望。
本文地址:92岁老人的“新生”之旅(一)